2010年2月28日 星期日

第一次回報三個月為一期的工作日誌


目前大致來說,作品發展進度都良好,在可掌控的範圍之內。在這三個月中,除了嘗試用新的技法,而在原先提報的創作技法,也會發展在作品中。在時間上,恰好遇到春節假期,所以當初為了運用新技法,導致原本提報技法有些延誤,但這些都會在日後,加快腳步完成的。
學員:良好,大致了解漆工創作的程序。
上圖為原先提報計畫中的卵殼貼付技法運用.

創作題材:百步蛇生貴族

  在排灣族創世傳說中,有關「百步蛇生貴族」的傳說,有很多種版本,最為人知的傳說有二則,其一的傳說為:
  『從前,在天界的阿瑪灣社有一位女神。有一天女神盪著鞦韆玩,盪過了頭,鞦韆的繩子「叭」的一聲斷了,掉入天穴,一直降落到下界的馬家社。
有一次,女神口渴去提水,在路上撿到一枚百步蛇的蛋及一枚龜殼蛇的蛋,把它們帶回家。不久,百步蛇的蛋裂開生出一個男人,他就是頭目的祖先。
過了一會,又從龜殼蛇的蛋生出一個女人,她成為頭目的輔佐,就是平民的祖先。頭目和輔佐結婚,生下一個只有一個鼻孔和半個嘴巴的孩子。從此,貴族的頭目和平民的婚姻就成了禁忌。』
  另一個傳說為:『有一天,太陽下了兩個卵在大武山頂上,經由一條百步蛇孵化而生出來的人是貴族,另由青蛇孵化而生出來的是平民。因此,天生貴族與平民的身分不同,相互不嫁娶,以突顯貴族的高貴特殊身分。』
  創作的特色:是以排灣族傳統圖紋作為創作的來源,運用單純的手法將百步蛇紋、單蛇頭飾與人頭複合紋、捲蛇與人頭複合紋的造型元素發展成新圖紋。面對整體複雜的圖紋時,更顯單純化使其具有基本、明確、簡化、典型等特質。大部分具有現代感的視覺造形,它的特徵就在簡潔、單純。「單純」是最基本的原理,也是複雜到極點的凝聚,它的精簡外形,象徵著豐富的內在生命。

第二套作品過程






第二套作品,由下而上分別介紹過程,下:完成金屬胎體.中:完成表面金粉加飾後要進入蔭箱.上:作品在蔭箱待乾的情形

第一套作品過程


第一套作品使用雲母石的材料,目前是上過最後的透漆,在蔭箱待乾的情形

第一階段:創作過程技法介紹-卵殼粉


這是己經製作完成的卵殼粉,等待第三套作品及第四套作品使用

第三套作品過程





由上而下,分別是研磨後,木胎上漆在蔭箱待乾,金屬杯內塗紅色色漆後.

第一階段:創作過程技法介紹-塗漆




在塗漆的過程,需要將上一塗的漆加以研磨後,再進行塗漆的動作

第一階段:創作過程技法介紹-準備研磨材料及磨漆





準備好適好的砂紙及抺布, 用砂紙沾水來做磨漆的動作,而抹布使用後即丟棄,故大多會使用要淘汰的衣物來做抺布

第一階段:創作過程技法介紹-製作色漆


製作色漆,需要研磨,分別使用牛角和玻璃墊

第一階段:創作過程技法介紹-機具使用


學員分別使用:軋片機-為能將金屬材料軋壓到適用的厚度
       裁片機-為能取得較適當大小的金屬材料,避免浪費

2010年2月27日 星期六

第一階段:創作過程技法介紹-在金屬上取材




第一階段:創作過程技法介紹-在金屬上取材


在金屬材上取形的第一步驟:用金屬尖物畫線,而創作者能清楚看到線條

主要原因:金銀細工的專用鋸絲相當細,為能鋸絲能對準線條而施工

(指導學員入門-直線,經多次的練習會較能鋸的直)

創作圖稿一


將百步蛇圖紋完稿,要求造型線條的精準,為能在未來的文創產品逹到標準化.在這一年的創作品,會以其為主要參考發展的依據
由平面圖稿到金屬加工成型的立體化

個人創作十六:祖靈的居所


陶壺在排灣族社會中是祖靈在人間的居所
是生命的泉源
太陽也是萬物不可少的生命動力
第一次用琺瑯的技法
來表現對於祖靈的敬意

金工使用工具介紹~

在圖面上的工具,是金銀細工創作時常使用到的
由左而右,依序分別為1.平口鉗2.切口鉗3.圓尖鉗4.小金剪5.鋸弓
6.銼橋組7.銼分8.細毛銅刷9.圓規

這一年的伙伴~


我的伙伴們~
在我創作時出一臂之力
較年長者對於漆藝深感興趣
另一位在編織上有相當的研究
我們都來自屏東縣牡丹鄉高士村

個人創作十五:半圓

人生的際遇是未知數
誰說一個圓,才是圓滿
或是一個半圓,才是真正的圓滿

個人創作十四:藏花

記憶的方盒,深藏我的密秘
只有懂我的人,才知花的美

個人創作十三:鑽漾



用金屬線勾勒出女人愛美鑽的心動

鑽石的閃爍牽動女人的思緒

個人創作十二:戀花

花的美是暫時
暗戀花的美
用心將它記錄

個人創作十一:密秘花園

心的花園
只要用心去灌溉
有一天
花一定會綻放

個人創作十:自由


無拘束的生活
無拘束的想法
讓心自由的飛

2010年2月26日 星期五

個人創作九:鑫點



鑫光的美,深深吸引著我
我想要站的更高
我想要看的更遠

2010年2月5日 星期五

我的原鄉-牡丹鄉高士村下部落





















舊稱Kuskus,是個歷史久遠的部落。位於八瑤溪上游,屬於內陸部落,可遠眺太平洋。村民歷經七次才遷移到現址。日據時期,在此設有久須久高士佛警察官駐在所,及公學校,是當時的政教中心。現因地偏遠、交通不便、人口外流,乃逐漸沒落。 本村人口現有670人、184戶。因本村位於背風山腰較不受落山風侵襲,易於農耕。村民以從事農設有高士國小、村辦公處、衛生室及派出所。


交通方式:
1.由恆春東門走200縣道,經滿州鄉到分水嶺左轉往高士村(路況佳,約40分   鐘)。
2.由車城經四重溪至牡丹水庫,過橋即右轉,走產業道路可至高士村(路況佳,約40分鐘),近期由於鄉公所的努力,此路段已比以前順暢許多。
3.經牡丹水庫直走199縣道,通過牡丹村、旭海村、中科院、滿州鄉港仔村,至一檢查哨(已廢棄)後往右轉直走,可至高士村上部落(路途較遙遠,但風景秀麗)。
高士村與我的關係
  母親是下部落的媳婦,二十歲時嫁給父親,就定居在恒春鎮上.但對於原鄉的關切,並沒有因為嫁給漢人而消失.記得小時候,過年過節就一定是回部落,一待就是好幾天.也常和玩伴一起到溪邊玩耍,或是和uvuv到山上去放牛.
  一直等上高中時,才突然覺得自己跟同學不一樣,因為我有排灣族的血統,開始醒思我的外婆和我住的恒春鎮有什麼不同,因為我一直覺得只是語言上有稍許的不同,但其他的樣貌只是比恒春鎮落後一些.這個問題也一直沉在心裡,沒有激起很大的浪花.
  自己求學之路一直不停的走下去,在就讀研究所時,想要在創作之路與眾不同,認知到自己血統的問題.對的,我是不同的,因為我有原住民的背景.在一次,陪著母親回原鄉探訪親戚時,發現在村裡的街道上多了像右上角的半浮雕圖騰,了解到現在的村民似乎開始重視排灣族傳統文化的精神.想想自己的責任,這個上天安排的責任.
  我要用自己善長的現代金屬工藝來詮釋原鄉文化的特色,讓更多的朋友,知道高士村並沒有完全的漢化,傳統文化並沒在流失,因有我正在努力的讓這個部落發光.
  





個人創作八:貴族之項


母貝常見在排灣族傳統服飾上,象徵地位及財富.現將它運用在首飾的設計,而迴紋的金屬線材也是表現百步蛇盤繞的意象.完全沒有使用到焊接,活動式的設計,同時也代表蛇在行進間的靈活度.

個人創作七:凝聚祖靈

百步蛇圖騰在排灣族文化上是很重要的精神,其紋飾大多為菱形.三角形,自己將對我族文化的體認轉化成另一種造型來呈現排灣族文化的精神,最重要的是要表現出我族的凝聚力.

個人創作六:祖靈之盒

以排灣族月桃葉織編工藝為主要發想來源,試著用自己善長的金屬材質做為創作媒材,除了是對於祖先智慧的崇拜,另一個的創作靈感就是要將小時在原鄉生活的回憶,收藏起來.

個人創作五:極簡原風


保留部分的百步蛇紋,簡化其線條,以簡約來設計淺盤的造型,主要呈現排灣族傳統文化結合現代造型思維的結果,又不失去排灣族傳統文化的意涵。

個人創作四:原意

用本人的雙手,將祖先遺留下來的百步蛇圖紋描繪下來,再經由線條的簡化,構成不同紋飾的變化。但主要傳達的是對祖先的敬畏,不忘是排灣族的子民,有背負著傳承延續排灣族文化的使命。

個人創作三:圓融組

以百步蛇盤繞的造型為設計的元素,一組四件。由大漸小依序排列,在形式上成為近似圓的造型,象徵著排灣族不分社會的階級地位,大家和平相處,構成一個圓融的社會。

2010年2月1日 星期一

個人創作二:祖佑


族人深信百步蛇是生出祖先的功勞者,認為與蛇是親屬關係,所以祖靈像常是人蛇共存的圖像。在族人心目中,祖靈是有絕對的份量,無論族人身在何地,對於祖靈敬畏的心,是不會改變的,也深信祖靈會保佑族人。將身為排灣族人的意義,經由產品設計,轉化為生活用品,融入現代生活中。

個人創作一:祖孕


將金屬線材纏繞成一個似巢的造型,再結合代表台灣原住民-排灣族的琉璃珠,象徵著由於祖靈的保佑,才使得排灣族子民能夠生生不息的綿延生命。
巢是生命誕生的起始點,運用此造型是為能傳達台灣原住民-排灣族的生命力。
紅銅在硫化後能產生古銅色的光澤,琉璃珠則是台灣原住民-排灣族的象徵。二者搭配 使用足以傳達本人創作的主旨。